自控力

1. 意志力为何重要

什么是意志力

关于意志力的管控范围,大致分为三种:

  • 我要做。对于打算拖到明天或是下辈子再做的事,我们得学着“说要”。
  • 我不要。“说不”属于意志力的一部分,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  • 我想要。要想在需要“说不”时“说不”,在需要“说好”时“说好”,还得有第三种力量:那就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也即自己的长远目标。

意志力就是驾驭“我要做”、“我不要”和“我想要”这三种力量。集中注意力、拒绝诱惑、控制冲动、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战,所以不必为自己感到羞耻。

意志力的神经学原理

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·萨博斯基(Robert Sapolsky)认为,现代人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做“更难的事”。前额皮质并不是挤成一团的灰质,而是分成了三个区域,分管“我要做”、“我不要”和“我想要”三种力量。前额皮质的左边区域负责“我要做”的力量。它能帮我们处理枯燥、困难或充满压力的工作。右边的区域则控制“我不要”的力量。它能克制人的一时冲动。第三个区域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位置。它会记录目标和欲望,决定我们“想要什么”。但是,前额皮质并非始终可靠,醉酒、缺觉、分心、焦虑、抑郁等都会影响到它,使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。

两个自我的博弈

人类在进化过程中,大脑并没有因为容量扩大而发生剧变,进化更多的是锦上添花。进化保留了曾为我们效劳的本能,即使那些本能如今会给我们带来麻烦。不过好处在于,我们如今有了解决麻烦的能力。为了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劳动分工,我们的大脑在原有的冲动系统和本能系统之上,进化出了自控系统。

有些神经学家甚至认为,我们的脑袋里有两个自我。一个自我任意妄为、及时行乐,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、深谋远虑。我们总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,两者并无对错,只是双方认可的价值优先级不同。

任意妄为、及时行乐 vs 克服冲动、深谋远虑,这两种属性在道德评价体系中似乎已经有高下之分,那么,我们可不可以在两个自我博弈的过程中,只取自控系统,而将原始本能抛在一边呢?答案是不行。对于健康、幸福和自控力来说,原始的恐惧和欲望至关重要。如果没有了欲望,人们就会变得沮丧;如果没有了恐惧,人们就没法保护自己、远离伤害。在意志力挑战中获胜的关键,在于学会利用原始本能,而不是反抗这些本能。

在意志力实践中,我们可以将本能欲望的满足作为自控达到预期目标后的奖励,比如吃甜食打游戏看剧。当我们在商场看到比预期高几个数量级的商品价签时,大脑会本能地对这个价钱产生疼痛的感觉,研究表明,这和被人打了一拳时大脑的反应如出一辙。这样一来,我们甚至根本用不上意志力的力量。所以,无论是为了享乐还是适应环境,原始本能都很有用。

意志力第一法则,认识你自己。人类拥有自我意识,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,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,也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。如果没有自我意识,自控系统将毫无用武之地。在作决定的时候,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此刻需要意志力。否则,大脑总会默认选择最简单的。不幸的是,大部分人作决定的时候就像开了自动挡,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作决定,也没有认真考虑这样做的后果,甚至我们有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作了决定。尤其是当人们注意力分散的时候,冲动就会主导整个选择过程,人们也更容易向诱惑屈服。

训练大脑

神经学家发现,人脑对经验有着超乎想象的反应,并且会根据长期的刻意练习重新进行塑形。就像通过锻炼能增加肌肉一样,通过一定的训练,大脑中某些区域的密度会变大,会聚集更多的灰质。如果你每天都让大脑学数学,它就会越来越擅长数学。如果你让它专注,它就会越来越专注。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,通过训练大脑能增强自控力。

可以在家里布满有诱惑力的陷阱,来挑战“我不要”,比如手机游戏机。还可以设置一些“我要做”的障碍,比如要求自己背几个单词,练习考试习题。

更简单的是进行冥想,神经学家发现,如果经常让大脑冥想,它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,还会提升自控力,集中注意力、管理压力、克制冲动和认识自我的能力。不要担心自己在冥想的过程中分心,自控力是一个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不断偏离目标,又不断把注意力收回来。

2. 意志力的本能

当我们遇到真正的意志力挑战时,身体一定能感觉到。这并不是孰是孰非这种抽象的命题,而是身体内部两个部分之间的战斗。有时欲望会占据上风,有时反之。科学研究发现,自控力不仅和心理有关,更和生理有关。只有在大脑和身体同时作用的瞬间,我们才有力量克服冲动。

两种威胁

危险逼近的时候,会触发我们的应激反应。肾上腺会释放出压力荷尔蒙。以脂肪和糖的形式存储的能量会进入血管和肝脏。呼吸系统让肺部吸入空气,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。心血管系统开足马力,保证血管里的能量顺利运送到肌肉,让我们随时能战斗或逃命。同时,警报系统会在大脑里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,阻止前额皮质发挥作用,抑制我们更深入的思考。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,为了更高的生存几率,更经济和富有效率地利用我们有限的体力和脑力。

面对甜食的诱惑,大脑中部会释放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,它随后会进入大脑中控制注意力、动机和行动的区域。同时,血糖也会随之降低,这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糖分昏迷,但是,糖分的降低会让人觉得头晕目眩,这会让人更想吃甜食。但此时,我们并非面对真正的生命威胁,所以可以动用意志力本能。意志力,就是为了长期目标选择去做最重要的事情的能力,即便那是件困难的事。

意志力本能:三思而后行

美国肯塔基大学的心理学家苏珊娜·希格斯托姆(Suzanne Segerstrom)发现,自控力和压力一样都是生理指标。当我们需要自控的时候,大脑和身体内部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,帮助我们抵抗诱惑、克服自我毁灭的冲动。希格斯托姆称这些变化为“三思而后行”反应。

“三思而后行”反应和应激反应有一处关键的区别:前者的起因是我们意识到了内在的冲突,而不是外在的威胁。这些内在的冲突本身是一种潜在威胁,本能促使我们作出潜在的错误决定。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先让自己放慢速度,而不是给自己加速(比如应激反应)。“三思而后行”反应就是让我们慢下来。

大脑的警报系统时刻在记录身体各部分的状态,既连接着前额皮质中的自控区域,也连接着记录身体感觉、想法和情绪的其他区域,其重要功能就是组织我们做出错误决定。当大脑发现警报信号后,“三思而后行”反应会调整大脑状态,在进行自控时,大脑的能量供应会增加,从而帮助前额皮质发挥意志力。

“三思而后行”和应激反应都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,但它们作用相反。应激反应让我们心跳加速、血压升高、肌肉紧绷,做出快到来不及思考的行为。“三思而后行”反应则是让我们心跳放缓、血压正常、肌肉放松,给深思熟虑留出时间。

对“三思而后行”反应的最佳生理学测量指标是“心率变异度”,也即自控力的生理指标,它可以反映压力状态和平静状态下不同的身体状态。当人们感到压力时,交感神经系统会控制身体。这种生理学现象让我们想要战斗或者逃跑。心率升高,心率变异度就会降低。此时,由于伴随应激反应产生的焦虑或愤怒,心率会被迫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。相反,当人们成功自控的时候,副交感神经系统会发挥主要作用,缓解压力,控制冲动行为。心率降低,心率变异度便会升高。此时,人们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保持平静。

心率变异度能很好地反映意志力的程度。心率变异度较高的人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、避免及时行乐的想法、更好地应对压力。如果心率变异度高,那么无论在何种诱惑面前,意志力都会更强。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意志力储备,比如饮食(以植物为原材料的、未经加工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心率变异度,垃圾食品则会降低心率变异度)或是居住环境(糟糕的空气质量会降低心率变异度)。任何给身心带来压力的东西都会影响自控力的生理基础,甚至会摧毁意志力。焦虑、愤怒、抑郁和孤独都与较低的心率变异度和较差的自控力有关。慢性疼痛和慢性疾病则会消耗身体和大脑的意志力储备。

训练身心

身体锻炼。锻炼对意志力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。15分钟的跑步机锻炼就能降低巧克力对节食者、香烟对戒烟者的诱惑。锻炼的长期效果更加显著。它不仅能缓解普通的日常压力,还能像百忧解一样抵抗抑郁。最重要的是,锻炼能提高心率变异度的基准线,从而改善自控力的生理基础。如果觉得锻炼太累了,或是没有时间锻炼,不妨将锻炼当做恢复体能和意志力的方法,将锻炼当做一种诱惑。

充足睡眠。睡眠不足会导致“轻度前额功能紊乱”,让人们在起床的时候大脑受损。研究表明,睡眠短缺对大脑的影响和轻度醉酒是一样的。在醉酒的状态下,人们毫无自控力可言。

自控力的代价

自控力也是有代价的。集中注意力、权衡目标、缓解压力、克制欲望等所有这些脑力工作都需要真正的身体能量。很多科学家都认为,长时间的自控就像慢性压力一样,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,增大患病的概率。压力需要适度,自控同样需要适度,试图控制所有的思想、情绪和行为也是一剂毒药,会给人带来过重的生理负担。

压力和自控

很多时候,我们都以为压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。但从长远的角度看,没有什么比压力更消耗意志力了。压力和自控的生理学基础是互相排斥的。压力让人关注即时的、短期的目标和结果,自控力则需要大脑有更广阔的视野。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压力,是提高意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想要赢得意志力挑战,我们需要调整到正确的身心状态,用能量去自控,而不是自卫。这就意味着,我们需要从压力中恢复过来,保证有能量做最好的自己。

3. 自控力是另一种肌肉

意志力消失殆尽是最令人困扰的自控力问题。如果想立即控制自己或是改变太多事情,我们就可能彻底消耗掉自己的体力。这些失败并不说明我们的品德有问题,这是意志力的天性。

自控的肌肉模式

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·鲍迈斯特(Roy Baumeister),通过实验发现,一旦时间过长,注意力训练就不仅会分散注意力,还会耗尽身体的能量。似乎人们每一次动用意志力都是从同一个来源汲取力量。所以,每次成功自控之后,人们就会变得更虚弱无力。鲍迈斯特做出了一个假设: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,它被使用之后会渐渐疲惫。如果不让肌肉休息,人们就会完全失去力量,就像运动员把自己逼到筋疲力尽时一样。因为每次使用意志力它都会有消耗,所以自控可能会导致失控。

很多我们认为不需要意志力的事情,其实都要依靠这种有限的能量,甚至要消耗能量。比如,融入一家企业文化和你价值观不符的公司,或者是干坐着熬过无聊的会议,都是如此。甚至很多微小的决定也是这样,比如在超市的20个牌子里挑出想要的洗衣粉。如果大脑和身体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再作决定,那就是在拉伸像肌肉一样有极限的自控力。

所以我们需要向经常透支自己的体力的运动员学习,如何提高自己的使用意志力时的耐力,寻找增强自控力的方法。意志力的肌肉模式告诉我们,自控力从早上到晚上会逐渐减弱,可以通过了解自己何时意志力最强何时意志力相对薄弱,来更明智地规划日程,以便在意志力耗尽的时候克制住自己。如果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“我想要”做的事,那就把它安排在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。

自控为何存在局限

虽然大脑是一个器官,是一块肌肉,但反复自控还是会让大脑疲惫。神经科学家发现,每次使用意志力之后,大脑的自控力系统活跃程度就会降低。

自控对于大脑来说需要很多能量,但我们体内的能量供应是有限的,能量的消耗会削弱意志力。马修·加略特(Matthew Gailliot)的实验发现,给被试者布置一系列需要自控的任务,被试者在完成任务后血糖含量降得越多,他们在下一个任务中表现得就越差。提高血糖含量让人们恢复了意志力。喝到含糖柠檬水的被试者表现出了更强的意志力,而喝到“安慰柠檬水”的人意志力继续减弱。低血糖能解释很多意志力失效的情况。

到底我们在自控的时候消耗了多少能量?恢复能量是否真的需要消耗大量糖分?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·科兹本(Robert Kurzban)认为,自控时大脑每分钟需要的能量不会超过跑酷运动所需能量的一半。自控可能比大脑处理其他问题时所用的能量多,但远远低于身体运动时所需的能量。那么,自控时大脑消耗的能量为何能如此迅速地耗尽意志力?

对大脑来说,能量就是金钱。资源丰富的时候,大脑会支出能量;当资源减少时,它就会保存能量。在能量不足的时候,大脑就像面临金融危机的银行。当大脑发现可用能量减少时,会决定不再支出,削减能量预算,而第一项要削减的开支就是自控。因为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能最高的一项。为了保存能量,大脑不愿意分配充足的能量去抵抗诱惑、集中注意力、控制情绪。不过能预测被试者选择结果的并不完全是血糖含量,而是血糖的变化方向。大脑会问:“可用能量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?”然后,它会做出支出或保存体力的战略性决定。

现代人的大脑可能仍把血糖含量作为资源稀缺或资源充足的标志。当无法很快找到食物的时候,血糖含量能预测人类机体的生存时长。资源不足时,大脑会选择满足当下的需求;资源充足时,大脑则会转向选择长期的投资。

书中提到的意志力实验

  • 记录决定。如果想有更强的自控力,就得有更多的自我意识。把一天中所作的决定都记下来,在一天结束时,回想作过的决定,分析哪些有利于实现目标,哪些会消磨意志。
  • 5 分钟冥想。专心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冥想技巧,它不但能训练大脑,还能增强意志力。冥想不是让人什么都不想,而是让我们不要太分心,不要忘了最初的目标。如果在冥想时没法集中注意力,只需多做练习,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。
    1. 坐在椅子上,双脚平放在地上,或盘腿坐在垫子上。背挺直,双手放在膝盖上。
    2. 闭上眼睛,注意呼吸,吸气时在脑海中默念“吸”,呼气时在脑海中默念“呼”。当发现自己有点走神的时候,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。
    3. 几分钟后,可以不再默念“呼”、“吸”。专注于呼吸本身。这时会注意到空气从鼻子和嘴巴进入和呼出的感觉,感觉到吸气时胸腹部的扩张和呼气时胸腹部的收缩。
  • 呼吸控制。将呼吸频率降低到每分钟4-6次,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-15秒时间。放慢呼吸能激活前额皮质、提高心率变异度,有助于身心从压力状态调整到自控力状态。
  • 出门走走。5分钟的“绿色锻炼”就能减缓压力、改善心情、提高注意力、增强自控力。“绿色锻炼”指的是任何在室外进行、可以接触自然的低强度活动。

Posted

in

by

Tags:

Commen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